一、安装 rpmbuild
// for fedora linux
yum install rpmbuild -y
// for ubuntu
apt-get install rpmbuild
二、rpm specification file
spec文件规范
能熟练掌握以上命令以及部分参数含义,管理日常的rpm软件包就不成问题了。然而随着Linux风靡全球,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喜欢采用RPM格式来发布自己的软件包。那么RPM软件包是怎样制作的呢?对大多数Linux开发工程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。
其实,制作RPM软件包并不是一件复杂的工作,其中的关键在于编写SPEC软件包描述文件。要想制作一个rpm软件包就必须写一个软件包描述文件 (SPEC)。这个文件中包含了软件包的诸多信息,如软件包的名字、版本、类别、说明摘要、创建时要执行什么指令、安装时要执行什么操作、以及软件包所要 包含的文件列表等等。
描述文件说明如下:
(1) 文件头
一般的spec文件头包含以下几个域:
Summary:
用一句话概括该软件包尽量多的信息。
Name:
软件包的名字,最终RPM软件包是用该名字与版本号,释出号及体系号来命名软件包的。
Version:
软件版本号。仅当软件包比以前有较大改变时才增加版本号。
Release:
软件包释出号。一般我们对该软件包做了一些小的补丁的时候就应该把释出号加1。
Vendor:
软件开发者的名字。
Copyright:
软件包所采用的版权规则。具体有:GPL(自由软件),BSD,MIT,Public Domain(公共域),Distributable(贡献),commercial(商业),Share(共享)等,一般的开发都写GPL。
Group:
软件包所属类别,具体类别有:
Amusements/Games (娱乐/游戏)
Amusements/Graphics(娱乐/图形)
Applications/Archiving (应用/文档)
Applications/Communications(应用/通讯)
Applications/Databases (应用/数据库)
Applications/Editors (应用/编辑器)
Applications/Emulators (应用/仿真器)
Applications/Engineering (应用/工程)
Applications/File (应用/文件)
Applications/Internet (应用/因特网)
Applications/Multimedia(应用/多媒体)
Applications/Productivity (应用/产品)
Applications/Publishing(应用/印刷)
Applications/System(应用/系统)
Applications/Text (应用/文本)
Development/Debuggers (开发/调试器)
Development/Languages (开发/语言)
Development/Libraries (开发/函数库)
Development/System (开发/系统)
Development/Tools (开发/工具)
Documentation (文档)
System Environment/Base(系统环境/基础)
System Environment/Daemons (系统环境/守护)
System Environment/Kernel (系统环境/内核)
System Environment/Libraries (系统环境/函数库)
System Environment/Shells (系统环境/接口)
User Interface/Desktops(用户界面/桌面)
User Interface/X (用户界面/X窗口)
User Interface/X Hardware Support (用户界面/X硬件支持)
Source:
源程序软件包的名字。如 stardict-2.0.tar.gz。
%description:
软件包详细说明,可写在多个行上。
(2)%prep段
这个段是预处理段,通常用来执行一些解开源程序包的命令,为下一步的编译安装作准备。%prep和下面的%build,%install段一样,除 了可以执行RPM所定义的宏命令(以%开头)以外,还可以执行SHELL命令,命令可以有很多行,如我们常写的tar解包命令。
(3)build段
本段是建立段,所要执行的命令为生成软件包服务,如make 命令。
(4)%install段
本段是安装段,其中的命令在安装软件包时将执行,如make install命令。
(5)%files段
本段是文件段,用于定义软件包所包含的文件,分为三类–说明文档(doc),配置文件(config)及执行程序,还可定义文件存取权限,拥有者及组别。
(6)%changelog段
本段是修改日志段。你可以将软件的每次修改记录到这里,保存到发布的软件包中,以便查询之用。每一个修改日志都有这样一种格式:第一行是:* 星期 月 日 年 修改人 电子信箱。其中:星期、月份均用英文形式的前3个字母,用中文会报错。接下来的行写的是修改了什么地方,可写多行。一般以减号开始,便于后续的查阅。
三、源代码打包
将源代码打包,如 stardict-2.0.tar.gz,并将文件放到spec文件Source段所描述的路径下,通常为/usr/src/redhat/SOURCES/目录下(不同的Linux发布版本略有不同,如OpenSUSE为 /usr/src/packages/SOURCES/)
四、rpm打包
rpmbuild -ba ‘spec文件路径’
(rpmbuild常用参数: -bb 只编译二进制rpm包 -bs 只编译源码rpm包 -ba 同时编译二进制和源码rpm包)
build完后,可以在/usr/src/redhat/RPMS/下找到二进制rpm包,rpm包按照其对应的cpu体系结构分类,通常在/usr/src/redhat/RPMS/i386目录下
/usr/src/redhat/SRPMS/下找到源码rpm包,此时由于是源代码,所以无须按体系结构分类。
但我觉得单纯明白用.spec生成rpm是不够的。常见有两个原因值得我们去了解用如何用源码制作rpm:
这是最常见的原因。负责任的开发者应提供rpm方式的二进制软件包,以便用户选择使用。但也很常见就是软件作者只是发布了源码,最后一部分的编译和安装需要用户自行解决。我不想深究对错问题,反正知道有这样的情况就可以了;
2、自行打包一些文件或自己开发了一套软件
当然,使用tar包或cpio等也可以打包文件,甚至比制作rpm要简单很多。但如果您想在安装的过程中就把一套额外的软件部署完毕,那使用rpm方式通常是是唯一的方法。而且rpm还有数据库协助软件升级、文件校验等,结合yum升级方式,没有理由不选择rpm,特别是对于最终用户,我认为提供rpm包是最佳的方法。
一、编写spec脚本
由前面的日志了解到,生成rpm除了源码外,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编写.spec脚本。rpm建包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,可以理解为按照标准的格式整理一些信息,包括:软件基础信息,以及安装、卸载前后执行的脚本,对源码包解压、打补丁、编译,安装路径和文件等。
实际过程中,最关键的地方,是要清楚虚拟路径的位置,以及宏的定义。
二、关键字
spec脚本包括很多关键字,主要有:
Summary: 软件包的内容概要
Version: 软件的实际版本号,例如:1.0.1等,后面可使用%{version}引用
Release: 发布序列号,例如:1linuxing等,标明第几次打包,后面可使用%{release}引用
Group: 软件分组,建议使用标准分组
License: 软件授权方式,通常就是GPL
Source: 源代码包,可以带多个用Source1、Source2等源,后面也可以用%{source1}、%{source2}引用
BuildRoot: 这个是安装或编译时使用的“虚拟目录”,考虑到多用户的环境,一般定义为:
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root
或
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buildroot-%(%{__id_u} -n}
该参数非常重要,因为在生成rpm的过程中,执行make install时就会把软件安装到上述的路径中,在打包的时候,同样依赖“虚拟目录”为“根目录”进行操作。
后面可使用
URL: 软件的主页
Vendor: 发行商或打包组织的信息,例如RedFlag Co,Ltd
Disstribution: 发行版标识
Patch: 补丁源码,可使用Patch1、Patch2等标识多个补丁,使用%patch0或%{patch0}引用
Prefix:
%{_prefix} 这个主要是为了解决今后安装rpm包时,并不一定把软件安装到rpm中打包的目录的情况。这样,必须在这里定义该标识,并在编写%install脚本的时候引用,才能实现rpm安装时重新指定位置的功能Prefix:
%{_sysconfdir} 这个原因和上面的一样,但由于%{_prefix}指/usr,而对于其他的文件,例如/etc下的配置文件,则需要用%{_sysconfdir}标识Build Arch: 指编译的目标处理器架构,noarch标识不指定,但通常都是以/usr/lib/rpm/marcros中的内容为默认值
Requires: 该rpm包所依赖的软件包名称,可以用>=或<=表示大于或小于某一特定版本,例如:
libpng-devel >= 1.0.20 zlib
※“>=”号两边需用空格隔开,而不同软件名称也用空格分开
还有例如PreReq、Requires(pre)、Requires(post)、Requires(preun)、Requires(postun)、BuildRequires等都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依赖指定
Provides: 指明本软件一些特定的功能,以便其他rpm识别
Packager: 打包者的信息
%description 软件的详细说明
三、spec脚本主体
spec脚本的主体中也包括了很多关键字和描述,下面会一一列举。我会把一些特别需要留意的地方标注出来。
%prep 预处理脚本
%setup -n %{name}-%{version} 把源码包解压并放好
通常是从/usr/src/asianux/SOURCES里的包解压到/usr/src/asianux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中。
一般用%setup -c就可以了,但有两种情况:一就是同时编译多个源码包,二就是源码的tar包的名称与解压出来的目录不一致,此时,就需要使用-n参数指定一下了。
%patch 打补丁
通常补丁都会一起在源码tar.gz包中,或放到SOURCES目录下。一般参数为:
%patch -p1 使用前面定义的Patch补丁进行,-p1是忽略patch的第一层目录
%Patch2 -p1 -b xxx.patch 打上指定的补丁,-b是指生成备份文件
◎补充一下
%setup -n newdir 将软件包解压在newdir目录。
%setup -c 解压缩之前先产生目录。
%setup -b num 将第num个source文件解压缩。
%setup -T 不使用default的解压缩操作。
%setup -T -b 0 将第0个源代码文件解压缩。
%setup -c -n newdir 指定目录名称newdir,并在此目录产生rpm套件。
%patch 最简单的补丁方式,自动指定patch level。
%patch 0 使用第0个补丁文件,相当于%patch ?p 0。
%patch -s 不显示打补丁时的信息。
%patch -T 将所有打补丁时产生的输出文件删除。
%configure 这个不是关键字,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。意思是执行源代码的configure配置
在/usr/src/asianux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目录中进行 ,使用标准写法,会引用/usr/lib/rpm/marcros中定义的参数。
另一种不标准的写法是,可参考源码中的参数自定义,例如:
%build 开始构建包
在/usr/src/asianux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目录中进行make的工作 ,常见写法:
都是一些优化参数,定义在/usr/lib/rpm/marcros中
%install 开始把软件安装到虚拟的根目录中
在/usr/src/asianux/BUILD/%{name}-%{version}目录中进行make install的操作。这个很重要,因为如果这里的路径不对的话,则下面%file中寻找文件的时候就会失败。 常见内容有:
%makeinstall 这不是关键字,而是rpm定义的标准宏命令。也可以使用非标准写法:
或
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的%install主要就是为了后面的%file服务的。所以,还可以使用常规的系统命令:
cp -a * $RPM_BUILD_ROOT/
%clean 清理临时文件
通常内容为:
rm -rf $RPM_BUILD_DIR/%{name}-%{version}
$RPM_BUILD_ROOT是指开头定义的BuildRoot,而$RPM_BUILD_DIR通常就是指/usr/src/asianux/BUILD,其中,前面的才是%file需要的。
%pre rpm安装前执行的脚本
%post rpm安装后执行的脚本
%preun rpm卸载前执行的脚本
%postun rpm卸载后执行的脚本
%files 定义那些文件或目录会放入rpm中
这里会在虚拟根目录下进行,千万不要写绝对路径,而应用宏或变量表示相对路径。 如果描述为目录,表示目录中除%exclude外的所有文件。
%defattr (-,root,root) 指定包装文件的属性,分别是(mode,owner,group),-表示默认值,对文本文件是0644,可执行文件是0755
%exclude 列出不想打包到rpm中的文件
※小心,如果%exclude指定的文件不存在,也会出错的。
%changelog 变更日志
下面的.spec脚本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范例,其作用是把一个目录中的所有文件都打包为一个rpm包。
1、前期工作
我们假设需要打包的目录就是我们的源码文件。这样,可以暂时忽略比较麻烦的打补丁、编译等问题,而且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。 在编写.spec脚本前,需要准备好“源码”,也就是目录,内容比较简单:
total 4
drwxr-xr-x 3 root root 4096 Jun 4 14:45 demo
[root@mail html]# ll demo/
total 4
drwxr-xr-x 3 root root 4096 Jun 4 14:45 images
-rw-r–r– 1 root root 0 Jun 4 14:45 index.html
demo/
demo/images/
demo/images/logo.gif/
demo/index.html
[root@mail html]# mv demo.tar.gz /usr/src/asianux/SOURCES/
准备工作完成,下面就是范例用的脚本内容:
[root@mail SPECS]# cat demo.spec
Name: suite
Version: 1.0.0
Release: 1
License: GPL
Group: System
Source: demo.tar.gz
BuildRoot: 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root
Url: http://www.linuxfly.org
Packager: Linuxing
Prefix: %{_prefix}
Prefix: %{_sysconfdir}
%define userpath /var/www/html/demo
%description
Just a test rpm suite.
%prep
%setup -c
%install
install -d $RPM_BUILD_ROOT%{userpath}
cp -a %{name}* $RPM_BUILD_ROOT%{userpath}
%clean
rm -rf $RPM_BUILD_ROOT
rm -rf $RPM_BUILD_DIR/%{name}-%{version}
%files
%defattr(-,root,root)
%{userpath}
1、扩展
虽然上面的范例很简陋,而且缺少%build部分,但实际上只要记住两点:
a)就是%build和%install的过程中,都必须把编译和安装的文件定义到“虚拟根目录” 中。
make -f admin/Makefile.common cvs
./configure –prefix=%{_prefix} –enable-final –disable-debug \
–with-extra-includes=%{_includedir}/freetype2 –includedir=%{_includedir}
make
%install
rm -fr $RPM_BUILD_ROOT
make DESTDIR=$RPM_BUILD_ROOT install
cp -r $RPM_BUILD_ROOT%{_datadir}/apps/kolourpaint/icons/hicolor/* $RPM_BUILD_ROOT%{_datadir}/icons/crystalsvg/
%defattr(-,root,root)
%{_bindir}
%{_libdir}
%{_datadir}
%exclude %{_libdir}/debug
%defattr(-,root,root)
%{_bindir}
%defattr(-,root,root)
/usr/bin
2、一些rpm相关信息
rpm软件包系统的标准分组:/usr/share/doc/rpm-4.3.3/GROUPS
各种宏定义: /usr/lib/rpm/macros
已经安装的rpm包数据库: /var/lib/rpm
如果要避免生成debuginfo包:这个是默认会生成的rpm包。则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:
详细看参考: [原]使用diff同patch工具
4、如何编写%file段
由于必须在%file中包括所有套件中的文件,所以,我们需要清楚编译完的套件到底包括那些文件?
常见的做法是,人工模拟一次编译的过程:
make
make DESTDIR=/usr/local/xxx install
或
make prefix=/usr/local/xxx install
※当然,这个只能对源码按GNU方式编写,并使用GNU autotool创建的包有效,若自定义Makefile则不能一概而论。
5、关于rpm中的执行脚本
如果正在制作的rpm包是准备作为放到系统安装光盘中的话,则需要考虑rpm中定义的脚本是否有问题。由于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只是依赖于一个小环境进行,而该环境与实际安装完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,所以,大部分的脚本在该安装环境中都是无法生效,甚至会带来麻烦的。
所以,对于这样的,需要放到安装光盘中的套件,不加入执行脚本是较佳的方法。
另外,为提供操作中可参考的信息,rpm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机制:不同的操作会返回不同的信息,并放到默认变量$1中。
if [ “$1” = “0” ]; then
/sbin/ldconfig
fi
六、参考文献:
1. http://www-900.ibm.com/developerWorks/cn/linux/management/package/rpm/part1/index.shtml[/url]
2. http://www-900.ibm.com/developerWorks/cn/linux/management/package/rpm/part2/index.shtml
3. http://www-900.ibm.com/developerWorks/cn/linux/management/package/rpm/part3/index.shtml
4. /usr/share/doc/rpm-4.3.2/
5. http://www.rpm.org/RPM-HOWTO/build.html#SCRIPTS
6. http://www.linuxfans.org/nuke/modules.php?name=Forums&file=printview&t=86980&start=0
最近在些SPEC,发现其中的宏路径太难记了,GOOGLE一下,发现FERDORA已经有介绍了。
可以通过命令rpm --showrc查看实现代码。另外直接通过
rpm --eval "%{macro}"来查看具体对应路径。
比如我们要查看%{_bindir}的路径,就可以使用命令rpm --eval "%{
_bindir}"来查看。
另外,所有的宏都可以在/usr/lib/rpm/macros里找到。
下面是宏对应路径一览表:
Macros mimicking autoconf variables
%{_sysconfdir} /etc %{_prefix} /usr %{_exec_prefix} %{_prefix} %{_bindir} %{_exec_prefix}/bin %{_lib} lib (lib64 on 64bit systems) %{_libdir} %{_exec_prefix}/%{_lib} %{_libexecdir} %{_exec_prefix}/libexec %{_sbindir} %{_exec_prefix}/sbin %{_sharedstatedir} /var/lib %{_datadir} %{_prefix}/share %{_includedir} %{_prefix}/include %{_oldincludedir} /usr/include %{_infodir} /usr/share/info %{_mandir} /usr/share/man %{_localstatedir} /var %{_initddir} %{_sysconfdir}/rc.d/init.d
Note: On releases older than Fedora 10 (and EPEL), %{_initddir}
does not exist. Instead, you should use the deprecated%{_initrddir}
macro.
RPM directory macros
%{_topdir} %{getenv:HOME}/rpmbuild %{_builddir} %{_topdir}/BUILD %{_rpmdir} %{_topdir}/RPMS %{_sourcedir} %{_topdir}/SOURCES %{_specdir} %{_topdir}/SPECS %{_srcrpmdir} %{_topdir}/SRPMS %{_buildrootdir} %{_topdir}/BUILDROOT
Note: On releases older than Fedora 10 (and EPEL), %{_buildrootdir}
does not exist.
Build flags macros
%{_global_cflags} -O2 -g -pipe %{_optflags} %{__global_cflags} -m32 -march=i386 -mtune=pentium4 # if redhat-rpm-config is installed
Other macros
%{_var} /var %{_tmppath} %{_var}/tmp %{_usr} /usr %{_usrsrc} %{_usr}/src %{_docdir} %{_datadir}/doc
Reference:
http://fedoraproject.org/wiki/Packaging/RPMMacros#RPM_directory_macros
rpmbuild的使用和SPEC文件说明,参考zhanghw0917的博文SPEC说明,链接一下省粘贴了。
我自己转了一篇,仅供看完上面的还不满意的,这里
关于SPEC有几个技术细节:
.rpmmacros文件放在, 用户根目录下,用来改变宏定义参数
$RPM_BUILD_ROOT
$RPM_SOURCE_DIR
这两个参数本来在
/usr/lib/rpm/marcros
下定义。但希望用户自定义时,通常修改,用户根目录的.rpmmacros文件内的%_topdir 和
%_tmppath 参数
另外,附加一个sed文本替换
$ sed -e ‘s:/usr/local:/usr:g’ mylist.txt 以冒号做分隔符,将原文件的/usr/local替换为/usr
同样关于Sed替换不满意的话点击这里
还有在rpmbuild时,用过的几个包ruby-dev openssl-devel
-bp 只作准备 (解压与打补丁)
-bc 准备并编译
-bi 编译并安装
-bl 检验文件是否齐全
-ba 编译后做成*.rpm和src.rpm
-bb 编译后做成*.rpm
-bs 只做成*.src.rpm
-tc -ti -ta -tb -ts 的功能类似,只是所需参数由spec文件变成tar包。
如:cd /usr/src/redhat/SPECS
rpmbuild -bp kernel-2.6.spec
更具体的用法说明:
Build options with [ <specfile> | <tarball> | <source package> ]:
*建立包的选项有:[ 从文件<specfile>建立 |从 <tarball>包建立 |从 <source package>包建立]
*从文件<specfile>建立
-bp build through %prep (unpack sources and apply patches) from <specfile>
* -bp 从<specfile>文件的%prep段开始建立(解开源码包并打补丁)
-bc build through %build (%prep, then compile) from <specfile>
*-bc 从<specfile>文件的%build
-bi build through %install (%prep, %build, then install) from <specfile>
-bl verify %files section from <specfile>
*检查<specfile>文件的%files段
-ba build source and binary packages from <specfile>
*建立源码和二进制包
-bb build binary package only from <specfile>
*只建立二进制包
-bs build source package only from <specfile>
*只建立源码包
*从 <tarball>包建立
-tp build through %prep (unpack sources and apply patches) from <tarball>
-tc build through %build (%prep, then compile) from <tarball>
-ti build through %install (%prep, %build, then install) from <tarball>
-ta build source and binary packages from <tarball>
*建立源码和二进制包
-tb build binary package only from <tarball>
*只建立二进制包
-ts build source package only from <tarball>
*只建立源码包
*从 <source package>包建立
--rebuild
build binary package from <source package>
*建立二进制包
--recompile
build through %install (%prep, %build, then install) from <source package>
*rpmbuild的其他使用项
--buildroot=DIRECTORY override build root
*确定以root目录建立包
--clean remove build tree when done
*完成打包后清除BUILD下的文件目录
--nobuild do not execute any stages of the build
*不进行BUILD的阶段
--nodeps do not verify build dependencies
*不检查建立包时的关联文件
--nodirtokens
generate package header(s) compatible with (legacy) rpm[23] packaging
--rmsource remove sources when done
*完成打包后清除sources
--rmspec remove specfile when done
*完成打包后清除specfile
--short-circuit skip straight to specified stage (only for c,i)
*跳过
--target=CPU-VENDOR-OS
override target platform
*确定包的最终使用平台
Common options for all rpm modes:
*所有rpm都可使用的选项
-D, --define='MACRO EXPR' define MACRO with value EXPR
*预定义
-E, --eval='EXPR' print macro expansion of EXPR
*显示大量EXPR扩展信息
--macros=<FILE:...> read <FILE:...> instead of default file(s)
*读<FILE:...>文件代替默认文件
--nodigest don't verify package digest(s)
*不检查包的说明信息
--nosignature don't verify package signature(s)
*不检查包的签名信息
--rcfile=<FILE:...> read <FILE:...> instead of default file(s)
*读<FILE:...>文件代替默认文件
-r, --root=ROOT use ROOT as top level directory (default: "/")
*使ROOT为最高级别的路径
--querytags display known query tags
*显示已知的有疑问的地方
--showrc display final rpmrc and macro configuration
*显示最终的配置信息
--quiet provide less detailed output
*提供少量的信息
-v, --verbose provide more detailed output
* 提供大量的详细的信息
--version print the version of rpm being used
*显示rpm包的版本
Options implemented via popt alias/exec:
*附加选项
--dbpath=DIRECTORY use database in DIRECTORY
--with=<option> enable configure <option> for build
*建立时允许配置的选项
--without=<option> disable configure <option> for build
*建立时不允许配置的选项
Help options:
*帮助选项
-?, --help Show this help message
* 显示帮助信息
--usage Display brief usage message
*显示使用方法的信息
附录:RPM的工作方法
软件包管理器,其实按照我自己的理解,他就是个类似rarlinux
的归档管理器,只不过用有自己特定的释放方式。现在我们找一个例子来实验一下
rpm -Uvv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c4.i386.rpm
这个软件包是我随便找的,不必在乎他是是么 -U表示安装,v表示显示信息
,vv就表示显示更详细的信息
把显示内容当中对我们有用的挑出来
D: opening db environment /var/lib/rpm/Packages joinenv
D: opening db index /var/lib/rpm/Packages rdonly mode=0x0
D: locked db index /var/lib/rpm/Packages
D: opening db index /var/lib/rpm/Pubkeys rdonly mode=0x0
warning: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c4.i386.rpm: Header V3 DSA
signature: NOKEY, ke y ID e42d547b
D: opening db index /var/lib/rpm/Providename rdonly mode=0x0
以上应该是打开一个数据库,恩恩恩 就是RPM数据库
D: added binary package [0] 增加一个软件包
D: found 0 source and 1 binary packages 没有源文件,
有一个2进制的软件包1
D: opening db index /var/lib/rpm/Depends create mode=0x0
D: opening db index /var/lib/rpm/Basenames rdonly mode=0x0
D: read h# 1166 Header sanity check: OK 读取h# ,
貌似是头文件 ,检查h#的需求
D: read h# 161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/bin/sh YES (db files)
D: Requires: /bin/sh YES (cached)
D: read h# 88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libFLAC.so.7 YES (db provides)
D: read h# 95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libGL.so.1 YES (db provides)
D: Requires: libOggFLAC.so.3 YES (db provides)
D: read h# 48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libX11.so.6 YES (db provides)
D: read h# 49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libXext.so.6 YES (db provides)
D: read h# 54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libXi.so.6 YES (db provides)
D: read h# 398 Header V3 DSA signature: OK, key ID 4f2a6fd2
D: Requires: libasound.so.2 YES (db provides)
.
.
.
.
看来h#的要求没有办法被满足,那么输出错误的依赖关系
error: Failed dependencies:
libid3tag.so.0 is needed by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c4.i386
libmad.so.0 is needed by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c4.i386
libsndfile.so.1 is needed by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c4.i386
libsndfile.so.1(libsndfile.so.1.0) is needed by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 c4.i386
libxosd.so.2 is needed by alsaplayer-0.99.76-2.2.fc4.i386
下面是关闭数据库
D: closed db index /var/lib/rpm/Pubkeys
D: closed db index /var/lib/rpm/Conflictname
D: closed db index /var/lib/rpm/Providename
D: closed db index /var/lib/rpm/Basenames
D: closed db index /var/lib/rpm/Packages
D: closed db environment /var/lib/rpm/Packages
D: May free Score board((nil))
由此我可以粗略的知道RPM的工作方式:
1,打开rpm数据库
2,从.软件包中提取h#,并且检查h#的需要是否被满足?(这里的依赖关系,有的是软件
包自己给出的,有的是你系统自带,当然还可能有你没有的。)
是:转第4步 不是:转第3步
3,显示失败的依赖关系
4,安装软件,解压缩软件包,并且放到合适的位置,这里应该是有一定的规则。
5,关闭rpm数据库
显然,我这个软件包不满足依赖关系,如果强制用-force安装的话可能出错误。
如果你失败了,那就少什么补什么...这个么 ?具体的东西么 T^T 以后研究吧
G:使用RPM安装和管理软件包软件包
介绍一下参数.
-U 升级,也包括安装
-F 刷新,就是全体升级,不包括安装
-v 显示详细信息, -vv显示更加详细的信息
-h 显示文件释放的进度
--force 嘿嘿 强制安装,这里强制安装不是忽略依赖关系,而是强制安装老版本或者是旧
的软件包
--nodeps 忽略依赖关系,这个不可靠的
--ignorearch 这个连主机构架都可以忽略.真的有用么?
-e 删除软件包
-q 查询软件包
-qa 列出所有已经安装的软件包
-qf file 列出该文件属于那个软件包
-qi 列出软件包的详细信息
-qR 列出所有软件包的倚赖关系
-ql 列出软件包的所有文件
-qd 列出软件包所有的文档
-qc列出软件包所有的配置文件
-qd列出未安装软件包的信息
再附上:
软件编译make过程,软件包编译必备工具和软件包复杂后缀解释方法
关于make运作方式
我们通常用make来安装软件,那么make都作了什么呢?进入一个源代码目录名为rar
make > info.txt
看看我们的make都干了些什么?
cat info.txt
mkdir -p /usr/local/bin -p表示需要时创建上级目录,目录存在的时候不做错误处理。
mkdir -p /usr/local/lib
cp rar unrar /usr/local/bin
cp rarfiles.lst /etc
cp default.sfx /usr/local/lib
再看看,rar文件夹中makfile文件中都有些什么?
cat Makefile
PREFIX=/usr/local 这是shell变量.
install:
mkdir -p $(PREFIX)/bin
mkdir -p $(PREFIX)/lib
cp rar unrar $(PREFIX)/bin
cp rarfiles.lst /etc
cp default.sfx $(PREFIX)/lib
很像吧,没错,因为make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完成配置文件中的内容。这个配置文件默认的
名字是makefile,当然也可以变。这个配置文件对于我来说不需要会写,但是总要读的懂。
了解下make命令的基本参数:偶不是编程的,捡有用的说。
-c dir 这个是make工作的路径,默认是当然路径。
-f filename 这个用指定的文件作为配置文件,默认是makefile。
-d 打印debug信息
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make的工作方式,这对于从源代码运行程序是很有用的。
介绍一下可以用来搞定安装的全部工具。
gcc-这个是编译器
make-包含从makefiles产生二进制文件的make命令,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。
glibc-重要的共享库,c库和基本的数学库。没有这个连系统都没有办法运行。
glibc-devel-包含了创建可执行文件所需要的标准头文件。
binutils-包含编译程序需要的使用工具,主要是汇编和链接程序。
kernel-source-包含内核源代码
libc-包含libc5,而上面我们提到的glibc是linc6
.
关于软件包。
linux下你可以发现的软件包,会有不同的格式,这很讨厌,但是他可以让你知道,这些开源
项目是在什么环境开发和编译出来的,支持什么。
搜集一下
filename-4.2.3.i386.rpm 这个表示可以用rpm来安装,我们最喜欢的方式。
filename-4.2.3.tar.gz 这个表示用gz压缩,用tar归档,至于是什么,那就不知道了
filename-4.2.3.src.tar.gz 这个表示用gz压缩,用tar归档,内容是源代码
filename-4.2.3.bin.SPARC.tar.gz 这个是表示用gz压缩,用tar归档,可以在SPARC工作站
上运行,的2进制代码。
filename-4.2.3.bin.ELF.static.tar.gz 这个表示用gz压缩,用tar归档,由静态连接的
FLF的可执行文件组成的2进制文件。
4.2.3 表示第4版,第2个补丁,第3次修改。
全面的说一下。
rpm.有这个后缀表示是fedora使用的2进制文件,这个不是说里面的内容2进制的,而是说他可
以被fedora的软件管理器使用。可以用归档文件管理器把他打开。
tar.这个是用tar归档,使用tar 命令打开
gz.和z.这个是说用gzip压缩的,用gzip命令打开
tgz.这个扩展名和以上的结合,容易搞定
bz2.用bzip2压缩的,可以用bip2命令打开
taz.和tz.这个表示用tar压缩,也用tar命令打开
lsm.这个通常是介绍归档内容的文本,可以和软件包一起下载。
deb.这个同rpm但是用于Debian
如果你不能肯定格式的话,可以用file命令来确定.
好了,现在你可以把源文件从任何软包中掏出来
详细说明一个我制作rpm的spec文件和操作过程,可能你并不知道why,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你必须知道how.
首先,制作rpm包,需要在/usr/src/redhat目录下操作(以REL5为例)。
你的spec文件需要放在/usr/src/redhat/SPECS目录下
你的源码压缩包(必须是tar.gz格式的)需要放在/usr/src/redhat/SOURCES目录下,而且代码压缩不能有目录嵌套,也就是说解压缩tar.gz文件后,直接是活生生的代码,而不包含目录,比如:
ls /usr/src/redhat/SOURCES/
bin cmCtl cmdhelper.h cmserverd ColorDefine.h ice Makefile result
cmAgent cmctl.cpp cmdhelper.ice cmserver.lst constdef.h ip1.conf NetHelper.cpp tags
cmconfig.h cmdhelper.cpp cmServer cmtools.tar.gz fserver.ini ip.conf os_independent.h test.sh
相信你已经明白我所说的了。
接着说下我的应用程序需要做的,可能跟你要做的程序需要同样的部署方式。
一个系统工具,有三个程序.cmclient,cmserver和cmctl,另外,还有他们运行所依赖的两个动态库xxx.so.
我想你已经想到一些问题了,exe程序应该安装到哪里,so文件应该放到哪里,要不要添加LD_LIBRARYPATH等等。
对了,为了保证cmserver进程能够随系统自动启动运行,我们还单独用一个脚本cmserverd把它做成了一个服务。
这就是所有的文件。
下面看看SPEC文件内容(cmtools.spec)
�fine orgniname cmtoolset
�fine version 1.0.0
�fine unmangled_version 1.0.0
�fine _prefix /usr
�fine release 1.el5
#�fine debug_package %{nil}
Summary: Test package for cmtools
Name: cmtools
Version: %{version}
Release: %{release}
License: GPL
Group: System
#BuildRoot: 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root
#BuildRoot: %{_tmppath}/%{orgni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buildroot
Prefix: /usr
Source: cmtools.tar.gz
Url: http://www.taobao.com
Vendor: jigang.djg <jigang.djg@taobao.com>
�scription
cmtools is a system tool used to run commands and upload files to servers, multi-thread operations is supported by it.
for more functions and knowledge, please contact with the autor cme <jigang.djg@taobao.com>.
%prep
%setup -c
%build
make
%install
cp cmclient /usr/bin/
cp cmserver /usr/bin/
cp cmctl /usr/bin/
cp cmserverd /etc/init.d/
chkconfig –add cmserverd
#chkconfig –add /etc/init.d/cmserverd
chmod a+x /etc/init.d/cmserverd
%ifarch x86_64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64/libIce.so.3.3.1 /lib64/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64/libIceUtil.so.3.3.1 /lib64/
%else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/libIce.so.3.3.1 /lib/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/libIceUtil.so.3.3.1 /lib/
%endif
#do something before uninstall
%preun
service cmserverd stop
chkconfig –del cmserverd
unlink /etc/init.d/cmserverd
%postun
#echo package “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” uninstalled successfully
%clean
rm -rf $RPM_BUILD_ROOT
%files
�fattr(-,root,root)
/usr/bin/cmclient
/usr/bin/cmserver
/usr/bin/cmctl
/etc/init.d/cmserverd
%ifarch x86_64
/lib64/libIce.so.3.3.1
/lib64/libIceUtil.so.3.3.1
%else
/lib/libIce.so.3.3.1
/lib/libIceUtil.so.3.3.1
%endif
接下来,对这个文件做些说明,你就懂了。。。
�fine orgniname cmtoolset
�fine version 1.0.0
�fine unmangled_version 1.0.0
�fine _prefix /usr
#as5就写5,as4就写4,这样方便区分
�fine release 1.el5
#�fine debug_package %{nil} 是否生成debug包
#以上是一些宏定义
#概要
Summary: Test package for cmtools
#软件名称,必须写
Name: cmtools
#版本
Version: %{version}
#..
Release: %{release}
#License
License: GPL
#group
Group: System
#buildRoot是编译时的临时目录,最好不要设置,使用系统默认的
#BuildRoot: %{_tmppath}/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root
#BuildRoot: %{_tmppath}/%{orgni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-buildroot
Prefix: /usr
#源码
Source: cmtools.tar.gz
Url: http://www.taobao.com
Vendor: jigang.djg <jigang.djg@taobao.com>
�scription
cmtools is a system tool used to run commands and upload files to servers, multi-thread operations is supported by it.
for more functions and knowledge, please contact with the autor cme <jigang.djg@taobao.com>.
#以上好多信息都通过安装之前的命令能看到的,比如:rpm -qpi i386/cmtools-1.0.0-1.el5.i386.rpm
看到以下信息:
Name : cmtools Relocations: /usr
Version : 1.0.0 Vendor: jigang.djg <jigang.djg@taobao.com>
Release : 1.el5 Build Date: Thu 02 Jun 2011 11:11:45 AM CST
Install Date: (not installed) Build Host: localhost.localdomain
Group : System Source RPM: cmtools-1.0.0-1.el5.src.rpm
Size : 9036638 License: GPL
Signature : (none)
URL : http://www.taobao.com
Summary : Test package for cmtools
Description :
cmtools is a system tool used to run commands and upload files to servers, multi-thread operations is supported by it.
for more functions and knowledge, please contact with the autor cme <jigang.djg@taobao.com>.
#下面是重点
#pre是安装之前要做的事情
说明下:
%setup 不加任何选项,仅将软件包打开。
%setup -n newdir 将软件包解压在newdir目录。
%setup -c 解压缩之前先产生目录。
%setup -b num 将第num个source文件解压缩。
%setup -T 不使用default的解压缩操作。
%setup -T -b 0 将第0个源代码文件解压缩。
%setup -c -n newdir 指定目录名称newdir,并在此目录产生rpm套件。
%patch 最简单的补丁方式,自动指定patch level。
%patch 0 使用第0个补丁文件,相当于%patch ?p 0。
%patch -s 不显示打补丁时的信息。
%patch -T 将所有打补丁时产生的输出文件删除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%prep
%setup -c
#这时进入源码目录了,你可以执行Make或者执行你定义的编译命令,比如 sh xxoo.sh
%build
make
#安装过程···
%install
#首先拷贝三个exe程序
cp cmclient /usr/bin/
cp cmserver /usr/bin/
cp cmctl /usr/bin/
#添加服务
cp cmserverd /etc/init.d/
chkconfig –add cmserverd
#chkconfig –add /etc/init.d/cmserverd
chmod a+x /etc/init.d/cmserverd
#根据arch拷贝动态库
%ifarch x86_64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64/libIce.so.3.3.1 /lib64/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64/libIceUtil.so.3.3.1 /lib64/
%else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/libIce.so.3.3.1 /lib/
cp /usr/local/component/Ice-3.3.1/lib/libIceUtil.so.3.3.1 /lib/
%endif
#卸载前要做的工作
%preun
service cmserverd stop
chkconfig –del cmserverd
unlink /etc/init.d/cmserverd
#卸载后做的事情
%postun
#echo package “%{name}-%{version}-%{release}” uninstalled successfully
#rpm编译清理时做的事情
%clean
rm -rf $RPM_BUILD_ROOT
#我们的rpm中包含的文件列表,比如rpm -ql cmtools-1.0.0-1.el5
/etc/init.d/cmserverd
/lib/libIce.so.3.3.1
/lib/libIceUtil.so.3.3.1
/usr/bin/cmclient
/usr/bin/cmctl
/usr/bin/cmserver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输出了文件列表
%files
�fattr(-,root,root)
/usr/bin/cmclient
/usr/bin/cmserver
/usr/bin/cmctl
/etc/init.d/cmserverd
%ifarch x86_64
/lib64/libIce.so.3.3.1
/lib64/libIceUtil.so.3.3.1
%else
/lib/libIce.so.3.3.1
/lib/libIceUtil.so.3.3.1
%endif
- 本文固定链接: http://www.wy182000.com/2011/10/18/rpm包-生成工具-rpmbuild/
- 转载请注明: wy182000 于 Studio 发表